<从《水浒传》吏之命运浅析古代吏文化完整版全文免费阅读
从《水浒传》吏之命运浅析古代吏文化完整版全文免费阅读

字数: 6115更新时间: 2021-10-16

想我,一个生活在800多年后的现代人,都想要做宋朝人,何况《水浒传》众英雄呢?

有人说:他们造反,他们占山为王,打家劫舍,他们不爱做宋朝人。

果真吗?宋江等人,反过贪官,憎恨高俅、蔡京、童贯,何时说过憎恨宋朝,憎恨朝廷呢?

纵观整部书,除了燕青、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人明确表达不愿意招安,其他百八十人,都是愿意的。

且说那一日,宋江等把酒开席,众头领都在,宋江说:愿意下山的自提出来,给安家费,自不会为难,愿意招安的众弟兄就一处拼日后也好衣锦还乡,到手些功名,走了几个人?

看过小说的都知道,就走了几个小人物。

所以说,招安,并不完全是宋江的意思,宋江手无缚鸡之力,又不会武功,做得梁山泊的头领,完全是因为宋江名声在外,跟水浒人物各个分派都有渊源,也是唯一一个同所有人都有过交情,或者施恩于彼,梁山泊到后来大聚义小十多万人,那岂非一般人能服众宋江毕竟是颇有些才华。

上节,我们说了宋江等所处时代基本的一些问题,后面会详细分析。

今天,我们就从《水浒传》宋江落草的故事,开始讲起。

——毕竟,宋江为何落草,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三言两语可是说不清楚。

元杂曲有这样子一段唱词:

chihan偏偏骑骏马

巧妻常睡拙夫前

世间多少不平事

不会做天莫作天

这倒是,上天如何岂是人类可以决定?

宋三郎,毕竟为何就落了草?

这还要从【吏】说起。

宋老太公是大地主,宋家那也是乡里有头有脸的人物,虽为『小吏』,宋江毕竟是山东省郓城县排名第一的【押司】,押司是多大的官儿?

——官不在大小,能管着事就行。

晁盖等人,在那黄泥岗上劫了梁师成送给蔡京的生辰纲,被人识破告了官,被抓之前,多亏宋江跑去送信,晁盖等人才得以逃脱。

皇帝官大几人能用的动?

能跑来给晁盖等通风报信?

且看【吏】字:史,头顶上一横,这里头大有学问。

这里的史指的是一方「护官符」,一方水土之上各种利害关系牵扯。

【水浒传】中:

宋江是刀笔吏押司,最后落草上了梁山。

黄文柄是通判,江洲知府的副手,最后被矮脚虎王英等人剖心挖肝做了一碗痛快的清风寨醒酒汤。

杨志武松算是衙门里的临时工,武人出身,处处被逼走投无路,后来杨志惨死,武松断臂。

张文远是小吏宋江的手下,忘恩负义,不知廉耻,一个吃软饭的小白脸,苟活下去。

朱仝雷横是正儿八经的武‘小吏’,最终落草。

董超薛霸为解(押送犯人)吏,这二位可谓是坏事做尽,为钱驱使,毫无人情味。

蔡福蔡庆是狱吏,小小狱吏竟然最终操纵着玉麒麟卢俊义的生死,收钱买凶,买上告下,打关节,上下通气,两头勒索……

黄通判如果不死,能做多大个官儿?

黄通判如果做了大官,或许真是有方法令国富民强,边疆安宁。

这些人的人生经历,经《水浒传》一番演绎后颇有深意,历史上农民起义有胜利的,“小吏”落草却必败无疑。

当然,还有酷吏、驿吏等等,无非都是受人驱使,在衙门里做事。

而大宋朝,宋太宗明确下诏曰:禁止吏以及后代应举。

一朝为吏,终身为吏。

所以,宋江心知肚明,自己这一辈子干到头,也就是个押司,他真的甘心做一辈子押司?

且说,历史上还真有一位小吏,【西汉张汤】从捉笔吏开始做到长安御史大夫,权利远在丞相之上,这位刀笔吏为官清廉,不徇私情,用法严酷,不惧权贵。

宋江,同为捉笔小吏【押司】,为县衙排名第一的押司,其志会只在梁山头领?

大宋帝国时代,小吏能不能做到御史大夫?

张汤是酷吏,宋江是及时雨,一个清廉心狠,一个处处帮人,不过最后西汉的张汤死的很惨,北宋的宋江获招安战功赫赫,最终却被奸臣所害。

宋江,如果甘心一辈子为小吏,他会「酒后吐真言」在浔阳楼写《西江月》?

且说那日,宋江几杯酒下肚,想:

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小吏出身,今三旬以上(此时宋江三十八九岁),名又不成,功又不就,被文双颊,配(发配)来这里,不禁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做了一首《西江月》乘酒劲儿题于浔阳楼雅韵间墙壁之上:

自幼曾攻长史

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

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

哪堪配在江洲

他年果得报冤仇

血染浔阳江口

写完大喜,借酒劲手舞足蹈。

宋江这个人比较文气,自诩是一方的文人雅士,向来内敛,喜怒哀乐并不行于色。

这酒喝多了之后,再加上虽然是发配江洲劳城监狱,可毕竟宋江觉得自己是个能人,使的钱,监狱上下都已经打点好,进出自如,宋江对于自己的圆滑处世活的玲珑八面一向自信,所以,几杯酒下肚,未免有些飘起来,又写下四句诗:

心在山东身在吴

飘逢江海漫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

敢笑黄巢不丈夫

话说,这些诗句,算不算反诗?

那要看如何理解了,如果没有出现【黄巢】,说是反诗毕竟牵强。

这位黄巢是中国历史上顶有名的一位农民起义领袖,盐商后代,在唐末乱世之中领着农民起义军从南杀到北,880年建国大齐,命唐朝三品以上官全部停职,四品以下官复原职。

为什么三品以上官全部停职,四品以下官复原职?其实这就是社会现实,黄巢的眼中四品以下官员基本是决策执行者。而四品以下也是一个国家朝廷当时人数最多的官吏,多在地方执政,为一方父母官。这些官员中人数最多的莫如小吏。

所以黄巢的这一政令很明显看出小吏同江湖豪客盐商行商之间的关系。

黄巢起义军浩浩荡荡,最后却被天才大将军李克用打得是溃不成军,最终被唐军杀败。

【黄巢】屡试不地,科举无门。

文武全才,5岁就会做诗。

在唐末严重的藩镇割据之下黄巢军同唐禁军打得是如火如荼,可谓是一代枭雄。黄巢军四渡长江,奔袭作战,两渡黄河,行军有制,不能不说是一位战争奇才。

后世也常有人议论:宋江明明有着黄巢那般的野心,却为何跑去招安?

所以,这么一首诗,提到“敢笑黄巢不丈夫”,别说恰好看到反诗的人是黄文柄,换做是别人,恐怕也会觉得此人野心不小。

这世上的事,就是无巧不成书。

黄文柄这一日,出来转悠,吃闲的没事做,跑到浔阳楼来吃酒。

恰巧,在宋江走了之后,进入宋江题反诗的雅间,于是就惹出不小的风波,差一点点,宋江就会在江洲被砍了头。

【黄文柄黄通判】人品就不必细说了,书中说他是黄蜂刺,江洲有名的阴损祸害。不过,这黄文柄确实比宋江官职要高出些许。

《宋史》说通判:作为副职协助府衙办事,主要职责为: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论、听断(案),案后可否裁决、与罪臣通答书等等,职权不小。下判决书、断案之类的都可以管。亦可刺探情报(打小报告)。

通常一县官职为御史——县官——通判——捕头(公安局长)——押司——牢头(监狱长)。

捕头,虽说是相当于公安局长,但是只负责抓人。押司负责具体行文,下判决书,安排牢房,刺配地等等。牢头执行。

鲁迅先生曾经说:(古代吏)对强者是羊,对弱者是狼。

黄文柄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因为蔡九知府是当朝太师蔡京的亲儿子,所以黄文柄极尽谄媚,恨不得跪着说话,整日里四处晃悠搜罗各种罪犯、意欲谋反之人,就恨不得把无罪之人抓起来送进大牢,做成铁案,借以邀功。

指望着能靠着蔡九升上去做个大官。

毕竟知府这个官,三五年一轮换,蔡九很快就会升迁,调任,当朝最红蔡太师,皇帝的老岳父,近水楼台。

所以黄文柄是积极努力的“整人”、“害人”,直到这一日,就看到了宋江题的反诗。

正所谓【真读书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古今多】宋江这个倒霉蛋,合该遇上命中注定的那个扫把星——黄蜂刺黄文柄。后面发生的事,《水浒传》中写的是精彩至极。

宋江在狱中装疯卖傻吃屎,轻易被黄文柄识破,一番刑讯逼供,宋江哪里受过这个罪,露馅儿了。神行太保戴宗跑去梁山泊求救,军师吴用又设计赚圣手书生萧让、金大监等人上梁山,模仿蔡京的书法手笔写信给儿子蔡九:把宋江押解入东京,仔细审断。

梁山众人指望着在押解入京途中设法劫救宋江。

而黄文柄,就从这一封家书最后落得印章看出了破绽,哪里有老爹给儿子写信还盖章的?

果然,黄文炳就问蔡九说你父亲以前给你写信盖不盖章?蔡九说从来不盖章。

于是黄文炳连夜审问戴宗、宋江,严刑拷打。吴用的计策破了。

最后决定先斩后奏,砍宋江的头。在上京讨赏,毕竟夜长梦多。

那年月江洲去京城,押着宋江这么一位反贼,私通梁山贼寇,如何能行?

且不说事后宋江被救,单说这黄文柄的才华,军师吴用自称是孔明之才,文韬武略,结果呢?计谋被黄文柄轻易识破。

那么,通判黄文炳确实有才,为何职居通判?知府蔡九和黄文炳比起来,如同白痴。

这个,说来就话长了,不仅仅是因为蔡九他爹是宰执,和中国古代特有的“胥吏文化”关系很大。

【龙墨尘】评:

若古代文吏不爱钱,武吏不怕死,社会进步当真是日新月异的火箭速度,可不可能呢?

是人都爱钱,是人都怕死,文吏如何?

武吏又如何?左不过是凡人。

宋太祖,明令规定禁止吏,以及吏的后代,晋升。对于晋升有些相当苛刻的条件,比如吏工作满15~20年,可以提出要求,酌情升迁。但是实际上,升迁的可能性极其小。

官就是官,吏就是吏,在官的眼睛里,吏就是干活的。

比如,谋害卢俊义的时候梁中书说到:“这等事是押牢节级(小吏们)的勾当,难道叫我下手吗?

——吏,不过是干些脏活。

不得升迁,干脏活,不爱钱,不怕死那不就成了完美之人?

吏由胥吏而来,何为胥吏?

庶人之在官者。

官和民之间,皆为吏。

古代,官员视察,前后左右都是吏,吏者,职役,供官员驱使。

苏轼在宋仁宗年间名满天下,却不得志,在官场屡屡受挫,被贬谪。宋神宗末年被赵祯一生所爱曹皇后赦免救出,推荐了书童「高俅」之后,撒手人寰。

可以说,没有人比苏轼更了解宋朝的官场,官也好,吏也罢,身居要职,京城为官的人,若一生权柄,想来不会遭人陷害,而苏轼起起落落屡次贬出京为官,他对于『胥吏』内情在了解不过了。

苏轼在文章中曾经这样写道:

“胥吏行文书,治刑狱钱谷,一日一文,千日一千,绳锯寸断,水滴石穿。官走乡绅,吏交江湖”。

——形象,呼之欲出。

【吏】为庞大的古代官场金字塔最底层的那些人,人数众多,群体庞大,遍天下。

《汉书》云:

吏员(人数)从佐史到垂相(宰相)十二万二百十五人。

汉朝多少人口?北宋多少人口?北宋东京汴梁人口过百万,是当时世界最大都市,你说,举国得有多少的【小吏】?

《红楼梦》中的那位“门子”,五名无姓称门子,其实就是衙门里的小吏,而他却能左右县委**贾雨村的政令,且不说这位门子精通护官符,虽行贱役,却说出了很多千古名句:

“顺水推舟,做整人情,日后也好去见贾府。”

“趋吉避凶者,实为君子。”

把个护官符说的头头是道,拿着那点衙门的俸禄都不够一顿大酒钱,门子却替县委**大老爷操心,他要的是什么?

【小吏】门,要的是什么?

俗话说:“铁打的小吏,流水的官”,历代为防止官员深耕一方,形成割据,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轮岗,调任。

如此一来,知府老爷换来换去,小吏门一直都在。比如:知府走了,黄通判还是通判,宋押司还是押司。

小民们难有机会见到知府大老爷,却整日里见到的都是衙门里的小吏,如此一来,吏们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具体。个中油水,实惠的很。

杜甫《石豪吏》、方苞《狱中杂记》等等对于小吏的丑恶嘴脸写的那叫一个透彻。

有一位小吏曾经在酒后说了这样一番话:

“官场就像是一辆车子,我们这些小吏就是赶车的人,主官副官好比骡马,我们叫他们往左,他们不敢往右,怕翻了车。”

一番话,说的狂妄至极,但却是事实。

正所谓小吏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能将一分权勾兑出十分利,但凡有见一丝缝隙,就能钻出个大黑洞来。黑洞是什么说不好,但肯定能出钱。

且说陷害宋江、武松、鲁智深、史进、施恩等人的,不都是些个衙门小吏?

即便是高俅为着养子高衙内的事要置林冲与死地,若没有陆虞侯这些人出谋划策,从旁挖坑能做到吗?

宋朝【文人治国强干弱枝】要做官,就要考科举。通过科举考试就才能有机会。

【小吏门】如果都跑去苦读书,求功名,要做官,衙门里的事谁做?

谁去巡夜?

谁去打更?

谁去收税?

于是,宋太宗出了一项规定:【吏,以及吏之后人不得考科举】。

宋太宗何等样人?那是从宋太祖赵匡胤手里夺取了帝位之人,对官场洞若观火,早就看的透透了,为了使的衙门有人使唤,【小吏门】也就必须好好工作了,去干活,别想着做官。

一日为吏(后代)终身为吏!

不能科举,不能跟官争功名。

而官又颇为依赖于吏,因此吏们盘根错节,也就是官场的真实控制者。

为何不许吏之后人科举,宋太宗赵光义虽未说明,龙墨尘做如下推演:

1、吏欺压百姓,为虎作伥,官不可能不知道。官要的是名,体面,好名声却又不想担责任,因此对于吏的种种行为心知肚明,并不加限制,反正吏都会上供品。

2、官,当然不想有朝一日,熟知自己底细的吏人子孙考取功名,凌驾于自己之上。颇多忌惮。

3、【吏】为帮凶,爪牙,干些法外之事,比如梁中书收到300根金条,打算饶卢俊义一命,却并不知道蔡福蔡庆兄弟收了梁山1000根金条,当然他也不会自己去做,还是要吏出去做的。

**,上下打点,都要吏出面。

官的把柄,都捏在吏的手中,当然不放心,但是吏永远是在官之下,受驱使,那就安全了。

——【官场的安全就是朝廷的安全,官场的动荡足以颠覆朝廷的统治】

4、任何人,都不会喜欢,不是股东、合伙人身份的吏,有朝一日爬到自己头上来。

5、官员同一诉求,想尽办法限制吏的升迁。

6、吏,既然升迁无望,自然也就无需在意自己的名声,什么事都干得。

——不怕,脏了手!

无所顾忌,于是更加卖力。

或凶狠或走卒。

7、吏,可能一心谋财,一心害命,有种公报私仇的快感,而且原本,有官在后面支撑,所以为所欲为,飘飘然。

宋朝【吏】要靠:招募(也可以花钱买),罚充(犯法较轻,充小吏)。

读书不精却善于钻营,相对于科举考试出来的‘书呆子’大老爷,吏更精于「驭人」。

清朝才子郭纀(待考)在《竹头木屑》中说:

西汉与宰相们共天下;

东汉与太监名臣们共天下;

唐朝与后妃家族和藩镇共天下;

北宋与臣子(官和吏)共天下;

南宋与外邦蛮夷共天下;

元代与奸臣番(西域外邦)僧共天下;

明朝与太监宰相共天下;

清代则是【胥吏】得天下;

——所言非虚!

北宋的冗官、冗兵几乎拖垮了朝廷,王安石变法,新旧党人之间斗争不断,矛盾尚未解决又出新的问题。

隋唐以前,【吏】来源主要有三种:

1、推举,举孝廉。

2、考试,背书。

《高祖本纪》中,(刘邦)长大后,试为吏,做泗水亭长。

3、通法(法律,律令)者可为吏。比如萧何制定《汉律九章》以后就做了大官。

隋唐末年,吏地位越来越下降。

唐末,宋,甚至没有吏的品阶,朝廷亦不发俸禄,政府官员领薪水,【吏】们的工资由地方自行解决。

【吏】早在战国时代就已产生,《战国策?齐策》郡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说文解字》:吏,治人者也。

《左传》:王使委淤三吏。

三吏指三公:太师、太保、太傅。

三吏者为天子之吏。这里的吏地位颇高,供天子驱使。

《逸周书》三吏即三卿:司徒、司马、司空。

先秦时,官吏来源为『世袭』『军功』,秦汉时,分长吏,少吏,吏地位低。

我们看古代,官和吏的区别:

1、官决策,吏执行。

2、官员有品级,朝廷任命。吏无品级。

3、官有固定工资,可世袭,吏工资地方自筹。

4、官调动频道,吏几无变动。

5、官为“外来”,吏为“本地”,吏懂方言,专司一职,熟悉风土人情,地方风俗。

6、官可晋升,吏不入流。

所以,这样一对比,一目了然。

怀着如此的心情,再去看北宋的官场,就能知道宋江、黄文柄、张文远、董超、薛霸、朱仝、雷横、戴宗等吏内心所想,呼延灼、徐宁等朝廷命官又自然是另外一番谋求。

这样,也就不难理解,宋江的落草了。

他们,何曾有机会回头?或者说,有机会回头的时候,这世上有个人能明白,此时正当回头呢?

?
安装APP,阅读更方便! 立即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