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同年八月九日,唐帝国开国皇帝、高祖李渊正式禅位于李二,被尊为太上皇!北方草原的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闻迅大喜,一则,突厥虽然兵强马壮,但是草原却是凶险莫测,一场白灾,可能就会要了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半条命,因而从古至今,北方草原民族都对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原文明垂涎三尺,甚至可以说做梦都想着入主中原,摆脱草场、季节的束缚,这才有了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一百多年间中原陆沉,炎黄子孙成为两脚羊的凄苦历史,他自然也盼望着进入长安城,尝尝这坐天下的滋味;二则,当年李渊起兵时,还对他百般讨好,唯恐被他‘偷’了太原老家,即便唐帝国建立,李渊和他用的仍是平等的敌国礼,可是两年前,李渊竟然开始狂妄的在与他的文书往来中用“诏敕”,诏、敕二字虽然简单,却代表着君臣,堂堂突厥可汗,什么时候向唐帝国称了臣?他怎么不知道?虽说颉利可汗对李渊的狂妄极度愤慨,然而面对近乎横扫宇内的强大的唐军,面对裴寂、刘弘基、长孙顺德、李二、李靖、李勣等一大批忠臣良将,他也清楚自己根本机会,只能将愤慨深藏于心中!颉利可汗一度以为自己只能将愤恨埋于心中一生一世,却不料此刻唐王朝竟然突发内乱,这岂非老天爷给的天赐良机?李二靠残害手足、胁迫君父上台,如今建成余党未清,李渊恐也不甘让权,此时的李唐王朝政局动荡、人心惶惶,可谓是其立国以来最为混乱、脆弱之时,只要他的突厥铁骑突然兵临长安城下,定能够一雪前耻,甚至,若是能攻陷长安,便可将整个关中地区控制在自己手中,进而徐图中原,届时整个天下还不都是他的?即便不能攻占长安,也没有什么,如今已经入秋,隆冬也为时不远了,草原民族可不像农耕文明,习惯于储粮备荒,或者应该说从事游牧的他们也无粮可储,而北方草原的冬季比中原冷多了,漫长的冬季可是极其难熬的,哪怕不遭白灾,每个冬天,仍然会有大量的牧民因饥寒而死,于是乎这就使得出现在北方草原的游牧文明,无论是那个种族,都习惯于秋高气爽之际南下‘打草谷’,当然了,打草谷是契丹人的话法,在其他游牧民族嘴里肯定各有不同的称谓,不过不管叫什么,反正都是换汤不换药嘛,都是乘着自家战马膘肥,秋高气爽草料易得,最重要的是乘着中原的农耕文明粮食丰收之时南下组团打劫(和十字军东征差不多,不过十字军东征才持续了多少年?而中原文明自诞生之日起,直到清王朝建立,几千年岁月长河中,农耕与游牧的战争就从来没有间断过),即便最后没能攻占长安,也可以一舒心中恶气,并且抢点东西回来,让这个冬季不那么难熬嘛!颉利可汗遂联络突利可汗等举兵南下。颉利可汗并非莽夫,他明白大唐兵强马壮,且人丁兴旺,根本不惧怕损失,他却不同,突厥虽然号称‘控弦之士百万’,然而这百万不但是个虚数,还是将能够拉的开弓的壮妇、孩童、老人也全部算上了,而且这还是在突厥最巅峰时期,现在,远远达不到控弦百万这一数字,实际上他的突厥汗国,总人口也不过两百余万(被劫去的汉人和各族奴隶未计算在内),人口的劣势也意思着和大唐正面消耗,根本不是突厥所能够承受的,故而,颉利可汗在亲率大军进犯长安之前,命拔野古部和同罗部进攻乌城(今内蒙古乌审旗或陕西定边县境,无明确说法,本书采用乌审旗这一说法),牵制住李勣、程知节(程咬金)所率唐军主力后,颉利可汗这才倾巢而出,领二十万铁骑乘虚而入,兵分两路进犯长安。此时的唐军主力不是被牵制在乌城,就是在外弹压建成余党,京畿之地兵力空虚,突厥大军如入无人之境,连战连捷,由名将阿史那.乌默啜率领的左路军偏师进抵距离长安不足四十里的泾阳,而颉利可汗率领的右翼军主力亦攻克距离长安不到百里的武功,京师为之震动!作为唐帝国首都,此时的长安兵力极为空虚,驻军仅数万,如果颉利可汗没有在谓水河边停下来,而是继续朝长安进发,以长安此时的兵力,是根本不可能守住的,一旦长安失守,对于唐王朝和李二威望的打击将是巨大的,哪怕李二成功逃离关中,届时内有梁师都、苑君璋、冯盎等割据势力、建成余党揭竿而起,外有突厥、吐藩、高句丽虎视眈眈,哪怕李二曾经打下了大半个唐王朝,这一次恐怕也无可奈何,毕竟当初的他可没有背负着残杀手足、胁迫君父这永远无法洗刷的污名,所谓名不正而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得位不正的他根本无法得到受儒家思想的官僚士大夫阶层的支持,没有了官僚士大夫阶层的支持,还谈什么打天下?
展开